金年会

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>

规范和引导国有资本健康发展

2022-06-14 来源:《河南日报》

  6月1日,《河南日报》刊发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,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李涛署名文章《规范和引导国有资本健康发展》,文章对优化我省国有资本布局,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监管能级进行了深入全面阐述。现予以转发以供学习。

 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,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。省政府国资委是省管企业出资人和国有资本监管者,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,支持和引导国有资本规范健康发展,在锚定“两个确保”、实施“十大战略”中勇当开路先锋。

  切实做好四篇文章

  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

  当前,我省国有资本布局“错配”问题突出,结构偏重,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慢,企业主业不突出、竞争力不强。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,要着重做好四篇文章。

  一是“控”上着力。强化使命担当,保持国有资本在我省能源、水利、民航、金融、文化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地位。在重要能源资源和民生需求保障上发挥支撑托底作用;加大育种攻关和农产品加工、仓储、金融服务领域投入,稳定粮食等初级产品供应。

  二是“进”上加力。优化增量投向,有效发挥国有资本“黏合剂”“催化剂”作用,集聚各类资本投向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。加大创新投入,力争省管企业研发经费增速不低于19%,打造原创技术“策源地”。

  三是“稳”上用力。加大国有资本对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入,发挥国有经济在公共交通、保障性住房、养老托育以及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等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。

  四是“退”上发力。建立低效无效资产预警识别与管理长效机制,推动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梳理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、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营、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。持续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通过并购、控股、参股等多种形式引入各类资本,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带动机制再造。

  突出抓好三件要事

  努力提高资本运作能力

  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,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,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。相比沿海发达省份和周边兄弟省份,我省国资国企在发展利用资本市场的规模、质量和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距,落实省委、省政府重要部署,就必须把国有资本运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重点抓好三件事。

  一是创新理念。创新开展“百企学资本”专题活动,增强“用市场逻辑谋事、用资本力量干事”的意识。引导企业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,按照“重点储备、梯次培育、加速推动”的思路,有针对性地开展国有股权确认等前期辅导工作。全面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,推动上市公司优化布局、完善治理、规范运作、创新发展、强化风控。

  二是搭建平台。统筹省级国有资本,重塑省管企业功能格局,推动形成2户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(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和中原豫资集团)、N个专业化投资平台、X家产业集团等“2+N+X”架构。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通过股权运作、基金投资、价值管理等方式,发挥产业培育、投资引导、结构调整等作用,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。其中,中原豫资集团谋划设立的汽车产业投资集团,将成为我省整合新能源汽车资源、盘活汽车产能的平台。

  三是丰富工具。用好中原资产管理公司、河南资产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公司和中豫信增等工具类公司,通过市场“无形之手”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难题,更好撬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。整合提升省管企业“基金群”,充分发挥基金的引资、引智、引产作用。

  紧紧围绕一条主线

  有效提升国有资本监管能级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,一定要管好用好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,紧扣“管资本为主、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”这条主线,健全完善穿透式国资监管制度机制,坚决落实规范和引导国有资本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,不断提升国有资本治理效能。

  夯实“一个基础”,即管资本的本领。以“能力作风建设年”活动为契机,通过开展理论与业务学习、专题培训、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了解资本现状、掌握资本规律,不断提升专业能力。以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,重塑监管理念、监管架构、监管重点和监管方式,切实转变出资人职能和履职方式,持续提升专业化、体系化、法治化监管水平。

  紧盯“四个关键”。一是严格投资监管。修订投资管理办法,对一定范围和额度的投资事项实行事前备案和报告,建立及时“踩刹车”止损机制。出台主业管理办法,每个企业明确不超过2个主业领域,设好“红绿灯”、圈出“赛车道”,引导企业心无旁骛攻主业,有效防控重大投资风险。二是刚性考核兑现。完善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。坚持“硬考核”导向,将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、职务升降挂钩,进一步加大经营业绩考核的激励约束力度,考出压力动力。三是强化监督问责。瞄准重要环节,加强对规划、投资、产权等重点事项的监督,规范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报告机制。落实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,推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、巡视巡察、审计等监督力量的有效协同,构建大监督格局。四是推进协同监管。建立数据共享、定期会商、要情通报、联合调研、协同考核、监督问责等六项工作机制,构建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作新格局。

  守牢“一条底线”,即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。坚持底线思维,增强系统观念,推进存量增量双发力,争取从根本上出清风险。着力化解存量风险。强化重点企业管控,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一企一策梳理确定降杠杆目标,逐步将资产负债率降至合理区间。指导企业用好ABS、REITS等融资工具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,坚决防止重大债务风险。主动管控新增风险。开展全省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排查,全面摸清底数。加快建立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,加强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,对重大风险第一时间反应、第一时间报告、第一时间处置,确保风险可控在控。

XML 地图